大国顶梁柱 奋进新征程

生态咨询黄河口 服务情满三角洲——中咨生态所吴裕鹏团队全过程服务山东省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创新纪实
发布日期:2023-01-20 信息来源:青春中咨 访问次数: 字号:[ ]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在山海之间,在大河与大海交汇之处,有一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东营地处黄河三角洲中心和入海口处,是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中心城市。重要的地理位置、富集的生态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充分彰显了东营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与生态价值的巨大潜力,东营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2022年3月,一支由中咨集团生态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咨生态所)组成的团队,怀揣绿色梦想,踏上这片热土——承担《山东省东营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过程技术支持与生态咨询任务。

这支年轻团队由中咨生态所总工程师吴裕鹏研究员带队,常驻人员6人,平均年龄34岁,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其中,中共党员2人、博士2人,高级职称2人。依据“一盘棋”统筹,一体化协同的工作机制,团队采取常驻与流动相结合的方法,由中咨生态所统一调配技术力量,全力为一线人员提供支撑与服务。

团队入驻东营九个多月来,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包括试点工作时间表和预期成果、项目清单、管理台账、技术方案、核算数学模型等在内的一整套工作方案,形成从理论、方法,到实践运用、凝练提升的全过程系列阶段性技术成果。期间,团队先后配合东营市政府举行了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接待自然资源部、省委政研室和新华社记者赴东营专题调研组和山东省济宁市考察学习团。

试点工作形成的“东营经验”“东营模式”入选山东省委深化改革委选编材料、自然资源部工作专报,被山东卫视、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受到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东营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表彰。


牢记嘱托,知难而进

甘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路者

2021年5月,东营市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自然资源领域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东营试点“3145”总体目标和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技术体系、推进黄河口公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际湿地城市品牌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七项试点任务,为试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

同年8月,东营市政府制定《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分工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聘请技术支持团队,统筹推进试点工作。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市考察,他一路看,一路交流,思考国家的江河战略,擘画黄河口的未来。他强调指出“要把保护黄河口湿地作为一项崇高事业,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发扬光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光增色。”“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论证、扎实推进。”

东营牢记总书记嘱托,锚定“六个争一流、走在前”奋斗目标,同心擘画黄河口发展蓝图,把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营经验,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绿色品牌。

2022年3月,通过公开招标,中咨生态所作为外部智库单位为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接到任务后,中咨生态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决定由总工程师吴裕鹏带队,薛在坡、王俊杰、高昂、朱梦洵、杨洁等6名技术人员为主要成员组成团队赴东营长期驻点开展服务咨询。

为确保东营试点工作的时间与质量,中咨生态所引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广东国地科技和野趣生境环境研究院的外援团队,联合作战,齐心协力,协同推进东营市典型自然资源一张图、生态产品清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建设、构建生态产品管理平台等5项基础性研究专题。

面对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个全新的课题,项目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每一项专题以及每一个破解难题的技术方案与数学模型,对于咨询服务团队而言,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工作,都是一次从理论提升到实践运用的科学验证、技术创新和路径拓展。

根据项目的任务清单和时间表,技术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反复研讨、认真梳理,制定了《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方案》,将试点工作分成基础工作、机制创新、保障体系、典型案例和试点示范五大板块、22个专题和33项预期成果,从“自然资源本底调查、生态产品清单管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价值核算制度建设、生态产品智慧管理平台”五个方面入手,实施一体化调度、清单化推进、台账化落实,层层细化,逐项分解,对标对表,责任到人,甘当东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路者。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挖掘黄三角生态价值巨大潜力

黄河三角洲是一片广袤的土地,1630种野生动物构成了陆生动物与海洋动物生态群,685种植物构成了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每年有超过600万只鸟类在此迁徙、越冬,40多种鱼类在此产卵繁殖,蕴藏着巨大的生态价值和发展潜力。

然而,如何通过改革创新让黄河三角洲广袤的盐碱土地、劳动力、生态资产、自然景观等要素活起来,让生态产品潜在的物质产品价值、生态调节价值、文化服务价值充分显现出来,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的颜值更高、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更宽、机制更活、技术更规范,成了团队必须探索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把握方向、聚焦问题,破解难点,攻克难关,吴裕鹏组织团队成员反复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东营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中咨生态所在浙江开化、湖南平江和北京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制规划与工作方案等工作成果,紧密联系东营黄河三角洲的实际,联合市试点工作专班开展实地考察调研,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从初春到入夏,团队的年轻人一沉就是三个月。在东营新冠疫情防控最严最紧的日子里,他们头顶烈日、争分夺秒,深入一线,先后实地考察了黄三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高区研究院及实验创新平台、环境监测中心、盐碱地试验田,走访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区县、乡镇,街道社区、重点龙头企业、农场和种植大户,黄河三角洲的滨海滩地、碱蓬芦荡,实验田头、文化遗址、农户大院,到处都留下了他们求索的足迹与奋斗的身影。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技术团队在摸清资源本底、社情民意的实践中,与东营这方热土、这项任务、这份责任融为一体,与政府的工作专班结下了深厚友谊。为了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在关键节点,中咨生态所所长张贺全研究员先后四次率领咨询委专家前往东营进行现场指导,与技术团队的同志共同探讨破解难点、难题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路径。

同时,借助外援团队的技术力量,面对名目繁杂的生态产品,如何分类分等定级?面对尚未统一标准的生态产品核算方法,如何选择更有说服力?面对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实现这一新生事物,如何构建一套工作制度?项目进行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对于团队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项目负责人吴裕鹏都是必须作答的拷问,在探索中寻找破解难题的新方法、新路径。

午夜零点半,手机铃声响了。“裕鹏,你还没有休息吧?”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表明又有新的认知要分享、新的思路须沟通、有新的问题待解决。不分时段、无论昼夜,全天候联系沟通,已成为技术团队与外援专家、政府专班之间联系的工作常态。这是一种信任、一种默契、一种相互支撑的力量。项目推进中的热点、堵点和难点,似乎只有在无数次凌晨的思想碰撞下闪现灵感,在深夜的倾心交流中寻找答案。技术团队的年轻人在实践的磨砺中成长,在全身心投入中成熟,在破解一个个难题中进步。

2022年8月13日,吴裕鹏技术团队联合多方领域专家共同形成了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批成果——东营典型自然资源“一张图”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体系。在专家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对此项专题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研究所成果数据详实、依据充分、方法科学可靠、技术路线正确,符合东营实际,可作为试点工作重要技术支撑,为下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评价、国家公园建设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与方法创新平台,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取得首批成果之后,技术团队勤勉耕耘,奋斗不息,相继形成了生态券机制实施意见、建设用地使用权附带生态修复条件出让管理办法、建立生态维育经营配套用地机制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意见、拟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报告、拟建黄河口公共生态产品社区共享机制研究报告、拟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研究报告、生态资源管理运营平台建设方案、生态产业指导目录管理办法等8项重要工作成果。

鉴于我国目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在机理、实践逻辑和基本法则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执行。尤其对黄三角盐碱地、黄河口湿地和水资源、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法和路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严峻的挑战。

从接手黄河流域首个获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项目的那一天起,吴裕鹏团队的每一位同志就立下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责任越大,任务越重,劲头越足。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多少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他们始终保持着那股永不服输的韧劲与倔强,立志在荆棘中蹚出一条新路,种好黄河三角洲这片“试验田”,以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为前提,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构建“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定向挖掘生态产品价值-生态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高效协同”的东营模式,率先探索黄河流域及大江大河入海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向东营市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中咨生态所的足迹,亮出“中咨生态”的品牌。


树立样板,典型引路

把“盆景”打造成“风景线”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营市涌现了许多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中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东营实践”,精心打造“东营样板”,吴裕鹏团队紧密配合东营政府工作专班,重点围绕黄河口、海洋、沿黄以及中心城区四个重点区域,在全市遴选并公布了“东营润松农业公司实施盐碱地生态修复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一河碧水,一城绿韵’——东营市广利河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 “‘荒滩变绿洲,花开引蝶来’——东营孤岛林场造林治沙和文旅开发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草-牧-园’滨海盐碱地治理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盐碱地上养出大闸蟹,趟出黄河口生态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致富路”等10个典型案例。

通过典型示范、案例引导,共同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生态券和附带生态修复条件的土地出让机制等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好典型,全面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把“盆景”打造成“风景”,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2022年7月28日,自然资源部权益司评价考核处副处长李兆宜、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生态所所长石吉金、苏子龙副研究员一行莅临东营调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对试点工作给予了“综合成效显著”的高度评价。

2022年9月27日,在东营市召开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新闻发布会上,中咨生态所所长张贺全发布了东营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设及2020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

2022年10月21日,山东省济宁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组来东营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工作进行交流,分享了两市工作进度、工作难点、工作成果,一致认为,在中咨生态所技术团队统筹推进下,东营试点工作进程远超其他试点单位,工作成效突出,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对其他试点城市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用“奋斗、团结、希望”寄语青年,激励着每一个中咨人。

吴裕鹏团队的这群年轻人正是在咨询服务的实践中励志前行,牢记公司“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宗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咨询服务。从2022年3月到年底的296天里,他们在坚守东营的平均时间超过50%,时间最长的薛在坡常驻东营273天,王俊杰257天。这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他们为“大家”、舍“小家”,为事业、甘奉献的精神。

在东营咨询服务的九个多月里,他们用集体的智慧与汗水,形成了东营市自然资源存量清单和“一张图”建设、生态产品清单和分等定级、《东营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导则》《东营市2020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建设、生态产品智慧管理平台,以及黄河口公共生态产品补偿机制研究、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及其全球生态贡献分析、滨海湿地和海洋碳汇核算技术、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生态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二〇三五战略研究等近20项成果,填补了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空白。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

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项目咨询服务已进入最后三个月的倒计时,中咨生态所正对表对标,与东营市政府工作专班密切合作,全力推进高质量无间断咨询服务项目,为构建东营生态资源管理运营平台,创出“黄河口”生态产品公共品牌作最后冲刺!